耀华国际教育网 - 专注国际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择校服务

157-8858-4468

全国统一招生热线

艺术课程|「绘画表现」探讨艺术创作的意图与表现语言

来源:GISA国际艺术高中 发布时间:2025-06-06 15:03:07 阅读:271

要想“知道”,更好的办法就是去“感觉”;要想“感觉”,更好的办法就是去“知道”。——《画室:塞尚与加斯凯的对话》


1、看看艺术家们怎么绘画

毕加索《下楼梯的女人》

毕加索《下楼梯的女人》

大卫·霍克尼说:“我始终坚信「绘画」不会消失,因为它不可替代。”「绘画」,是大多数艺术与设计学习者接触艺术的第一种途径,同时也是着力于表现创作想法的其中一种不容忽视且即时可行的方式。然而,我们绘画,究竟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方可淋漓尽致地表达创作者的深刻感受和思想,是许多艺术家一生都在追寻解答的课题。这就是「绘画表现」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该课程由自由艺术家、同时是GISA艺术与设计教师黄周妥老师担任任课教师,与G10的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推敲的课题。

黄周妥老师

黄周妥老师


课程开展之际,恰逢黄周妥个人展览《侧面生存 Sideways Survival》的展览期间。本次课程将以创作者本人深入剖析自我创作历程为起点,同时融入策展过程中的独特思考,以及与观众交流时收获的宝贵反馈,让学生们接触到最真实的、本地艺术家创作环境和状态。


G10的同学们还走访参观了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的展览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以及《第三届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2025)》。通过观看,思考和更多行业中的创作者交流,打开对于「绘画」新的视角和理解。

G10学生对展览观后感

G10学生对展览观后感


2、绘画一定要用笔吗?


绘画工具可以是什么?它一定是一支画笔吗?我想,也许任何可以产生肌理的物品,都能够成为我的“画笔”,它们的肌理表现又有何差异?仅仅描绘一条线的可以如何发展?一场关于探索绘画的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G10学生自制绘画画具及自制画具的肌理记录

G10学生自制绘画画具及自制画具的肌理记录


G10 年级的同学们正投身一场打破常规的艺术实验,通过革新绘画工具,重新定义「绘画」,这深深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改造绘画工具将会更有趣?好奇改造后的工具能碰撞出怎样的奇妙肌理与画面效果。整个创作中,他们寻觅现成品,巧妙组装又大胆拆解,当改造后的“工具”蘸颜料在纸上留下痕迹,这场探索便成了理解「绘画」的起点。


3、每颗苹果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画一颗苹果,可以分几步?我们先来一睹艺术家笔下的苹果都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苹果是这样的

塞尚《苹果和橙子》

塞尚《苹果和橙子》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的苹果是这样的

梵高《静物与苹果》

梵高《静物与苹果》


怪诞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苹果是这样的

玛格丽特《倾听的屋子》

玛格丽特《倾听的屋子》


还记得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吗?达芬奇学画,跟着老师的要求日复一日地画鸡蛋,一日达芬奇就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我总是画鸡蛋?”老师严肃地对他说:“首先要学会画好鸡蛋,因为这是技巧和笔画的基本功。”要画好一个鸡蛋,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画它。”

学习艺术,与计算数学有着本质的差异,绘画一个对象,没有方法论,只有观察,而如何去表现它,需要听从个人内心的感受,再将其视觉化。


在每个人的独特视野里,苹果都仿佛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灵魂个性。那么,如何以个人专属的艺术语言,让一颗看似平凡的苹果绽放出别样光彩呢?我们G10年级学生们眼中的苹果是这样的

G10年级「绘画表现」课程练习-苹果写生

G10年级「绘画表现」课程练习-苹果写生


画面中塑造出的苹果形象与风格,绝非简单的复刻描绘。G10年级的同学们在创作时,不仅以敏锐的目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更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探寻,努力找寻一种最能精准传达内心所见景象的表达方式,让这颗苹果成为他们眼中独特世界的生动诠释。


4、个人创作:矛盾


绘画表现课程最终以「矛盾」作为主题,让同学们在校内和生活中,寻找绘画对象和场景,进行创作,让我们看看同学们有意思的创作成果吧!

G10年级蒋雨衡、江桐、陈奕默、曾韵涵、赵晓菁等同学们的创作作品

G10年级蒋雨衡、江桐、陈奕默、曾韵涵、赵晓菁等同学们的创作作品


此次,同学们还大胆尝试,将课程中精心创作的作品在课室里举办了一场小型展览。在筹备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作品的表现力不仅源于其本身,展示方式同样也是作品“说话”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表现”艺术。

艺术课程|「绘画表现」探讨艺术创作的意图与表现语言

黄周妥老师在最后的课程观摩中总结说道:“在整个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方式方法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和感觉,比如说苹果写生,既是写生,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生’。今天的展览,我们看到这个观察到表现的发展,这样的成果让人惊喜!每个同学的表现语言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都通过观察,按照自身理解,去解读绘画对象。即便有时候状态不好,没关系,松弛下来,休息一下,等待状态灵感来临的时候,又能够再次沉浸在创作中,很具有激情,这个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G10年级学生在创作作品中及最后黄老师点评

G10年级学生在创作作品中及最后黄老师点评


的确如此,学艺术宛如一场悠长而丰盈的旅程,是体验与成长的交织。这份热爱,恰似一束温暖的光,让学艺术的过程满溢着愉悦与治愈的力量。当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再将这份细腻的情感以独特方式表达出来,便会发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美好。

End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耀华国际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service@yaohua.net

GISA国际艺术高中招生咨询/开放日
(2025秋季班招生正在进行中,可随时报名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隐私保障》